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沉痛缅怀国之脊梁袁隆平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袁隆平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两个梦伴随着新中国崛起的主旋律一起腾飞。 2021年5月22日13点

袁隆平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两个梦伴随着新中国崛起的主旋律一起腾飞。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共和国痛失这位老人,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该被写入教科书的日子。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音容宛在,千古流芳!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京协和医院的产房降生,因为他排在袁家的隆字辈,又出生在北平,袁父袁兴烈就帮他取了袁隆平这个名字。

隆平虽有“家族隆盛,世事昌平”的寓意,但此时的北平城并不太平。

此时正值军阀混战的年代,袁隆平的童年基本上就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袁家从北平开始,天津、江西、武汉,一路躲避战乱,落脚在了国民党的陪都重庆,这时一家人才得到了片刻的喘息。

在重庆安定下来,袁隆平也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1949年初,袁隆平的高中学业期满,即将迎来高考,袁父袁兴烈一门心思想让儿子报考中山大学,将来子承父业,在政府机关谋个好差事,但袁隆平兴致索然。

从北平到南京,饥饿、死亡的威胁一直与小隆平相伴而行,所以袁隆平一开始就打定了到相辉学院学农的心思,让每个人都能吃饱饭,不挨饿。

最后其父亲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袁隆平如愿进入相辉学院学习。(相辉学院后与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的农学系合并成立了西南农业大学)

袁隆平快要毕业时,母校向所有应届毕业生发出了号召,号召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袁隆平响应了号召,坐汽车,转马车、再徒步翻越雪峰山,历时半个月,最终到达了湖南最偏僻的湘西安江农校,开始了自己长达18年的执教和研究生涯。

在这18年的研究生涯里,袁隆平发表的第一篇论文题目是《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被同行称为“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号角”。

这篇论文的背后是极为艰辛繁复的绣花功夫。

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五十年代便开展了相关研究,但都没有实现这项技术。这里面最困难的是如何培育出雄性不育系的稻株。

袁隆平知难而进,“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他决定寻找到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

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找寻几株变异的稻株,这个过程无异于神农尝百草。

袁隆平花了两年的时间,也才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稻株,将它们置于瓦罐之中开始杂交试验。

但偏偏这时候遇到“文革”风暴,袁隆平被攻击打倒,试验田的秧苗被拔光,幸存的几株被他藏在臭水沟。

一直到1970年,袁隆平才又得以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

在海南岛,他再次开始大海捞针一般地寻找他需要的稻株,并最终找到了后来所有杂交水稻的母本——“野败”。

这几乎是杂交水稻成功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袁隆平走了十余年。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呢?”

这句话是三十多年前,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布莱斯·布朗向中国提出的质疑。

他根据美国工业化的农业模型计算,当中国人口达到了16亿的时候,需要7亿吨粮食采购,但中国只有18亿亩农田,由此他预言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水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中国的粮食供应短缺,必将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zonghexinwen/2021/0523/623.html



上一篇:袁隆平病危之际,还在惦记着
下一篇:西南大学师生自发前往袁隆平雕塑前献花,学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