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林德清:八旬老人科技扶贫20年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上游新闻 林德清是原西南农业大学蔬菜教研室主任、教授,也是重庆市老年高等教育工作者协社会服务专委会副主任。退休后的20年时间里,她的足迹遍及石柱、巫山、黔江甚至四川的

上游新闻

林德清是原西南农业大学蔬菜教研室主任、教授,也是重庆市老年高等教育工作者协社会服务专委会副主任。退休后的20年时间里,她的足迹遍及石柱、巫山、黔江甚至四川的威远、广安、长宁等25个区县,为当地的农户开展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和咨询余次,受益的人群多达余次。

在刚刚举行的2020年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典礼上,林德清教授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对于这份荣誉,77级蔬菜专业学生为她发来这样一段话:林老师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蔬菜种植并作出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所有人敬重,我们为是她的学生感到骄傲。为何选择退而不休?为何在科技扶贫这条路上一直坚持着?

耳濡目染极度的贫困

让她下决心报考农业建设农村

林德清在北碚澄江镇现场指导。

在林德清下乡培训农民时,有人担心地问:“林教授,您是教大学生种蔬菜的教授,来教我们没啥子文化的农民,我们听得懂不?”可认认真真听完林教授的课,农户们最真切的感受是,林教授太懂种植了,她说得那么通俗易懂,肯定就是从农村走出去的。

事实上,林德清1940年1月出生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区一户家境还算殷实的商贸家庭,经商的父亲一直认为,无论儿子还是女儿,只有读书,才是他们最好的出路。母亲共生了11个孩子,活下来的有9个。这样一个大家庭,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在当时,生活都是个大问题,而父亲却用一己之力,将所有的孩子,都送去读书。

林德清从小成绩就不错,考入自贡最好的曙光中学,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并最终考入当时的西南农学院,而她考入农学院的目的只有一个:改变农村穷困的面貌。林母的娘家在农村,小时候的林德清记得,回去看外公外婆和舅舅时,他们家里窘迫的环境常常让小小的她深感难过:太穷了,家里只有来客才能吃点挂面和豆花饭,厨房里挂着的腊肉,基本上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点,到了晚上,连个煤油灯都没有。因为穷,林德清舅舅的女儿也就是她的表姐,才18岁就只能嫁人。在旧时的农村,女孩的未来似乎也只有嫁人这一条出路。那时的林德清就暗自下了决心,要改变农村的面貌。

高中毕业后,林德清参加高考,成绩优异的她在填报志愿时,一共9个志愿,7个志愿都与农业有关,另外2个志愿与医疗有关。“这些专业,肯定都是能改变农村面貌的。”

1958年,18岁的林德清考入当时的西南农学院果树蔬菜专业,成为一名大学生。

助学金帮她完成学业

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

对于9个子女的教育,林德清的父亲已经倾尽了所有的积蓄,对于负担林德清的大学生活费,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于是进校后的林德清,开始想方设法省钱读书。

她申请到每月5元的丙等助学金,已经工作的四哥每月还资助妹妹5元钱,林德清给自己留1元的零花钱,剩下的钱全部用于交伙食费。感恩于国家补贴助学金才能完成学业的林德清,自从进校开始就变现得特别积极。

进入大学后,林德清很快以积极的表现成为班上的入学召集人,大学第一年担任团支部委员,第二年成为园林系学生会副主席,第三年任主席,大四这一年,林德清担任班上的团支部书记。

读书的时候,恰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同学们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于是,原本该在校园里朗朗读书、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同学们,只得全民加入到劳动中去。当时吃饭,米饭要用刀划成块,每个人吃一块。“但米饭又不能绝对的平均分配,为了公平起见,同学们轮流分饭。”

为了度过难关,学校里把所有的蔬菜基地、果园甚至花园全部都用于种植蔬菜,用以瓜菜代粮的方式,解决吃不饱饭的问题。也就是这样的群策群力,让林德清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一亩地种上大白菜,一季的收成可以达到1万斤。一亩地种上冬瓜,通过搭架子分层种植的方式,收成也能达到1万斤。

肥料是种植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校操场到园艺场,差不多1里地,同学们拉粪车运送肥料。从畜牧场运送肥料到基地,因为道路的原因无法用车送,只能肩挑,虽然是女生但林德清毅然承担了挑粪的任务,往返好几趟,像个男孩子一样。

天道酬勤,丰收了!

“那个冬瓜最长的差不多有人这么长,同学们要好几个人合力才能把它摘下来,送到伙食团。”看到果蔬专业大学生送来的菜,就连伙食团的师傅都竖起了大拇指:大学生,可真厉害!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zonghexinwen/2020/1110/439.html



上一篇:重庆最好的3所大学,一所985、一所211,还有一所
下一篇:中国最气派的一所大学,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