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09/07]
-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征[09/07]
-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刊[09/07]
透过子路之死来看春秋战国士人阶层的精神信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提起子路,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想起他的师父孔子的所作所为,而忽略了对子路这个人本身的认识。事实上,子路粗人出身,青年时跟随孔子身边,随后在外做官。 他一生谨遵孔子的教导
提起子路,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想起他的师父孔子的所作所为,而忽略了对子路这个人本身的认识。事实上,子路粗人出身,青年时跟随孔子身边,随后在外做官。他一生谨遵孔子的教导,并且将从孔子身上所学习到的学问与精神奉行终生。不夸张的说,子路之死也是源于他对品性的坚守。
一.子路之死
子路的死亡原因很清晰,公元前四百八十年,卫国内乱,六十三岁的子路不顾自身安危投身乱局之中,最终死在卫国太子蒉聩的手中。死前留下一句话,“君子死而冠不免。”这是子路对老师的教导与对自身操守的坚持。但也恰恰是因为这句话,使得子路千年来颇受人争议。
在关于子路身上的争议之中,面对其死前所说出的话,以及坚持入卫国乱局、不愿退出的行为最大。同在卫国做官的子羔劝子路知难而退,而子路则是冷眼看着这个昔日里风流儒雅的同窗仓皇逃走。“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子路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证明了,什么是有品行的士人。人们常常因为这一点而抨击子路,认为他“明知是死局,仍旧坚持入局”的行为太傻,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认为高德的品性不如实际的功绩来的更加重要。
笔者认为,关于子路在面对卫国危局的时候,毅然决然加入其中,想要为平定乱局贡献自己的力量,至少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子路的所作所为,真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们的榜样。这就好像后世的我们常常争论的项羽刘邦之争。人们无法否定刘邦所做出的的贡献,但是更加无法否定项羽的盖世英豪与品性。就像笔者始终认为的,刘邦或许是一个相对合格的帝王,但笔者更愿意自己的生命中多多出现项羽这样的人。同理,子路或许性格并不完美,但是他确实是将士人精神继承并坚守到最终的人。子路之死,我们所收获的远远超出所失去的。正是子路对于士人精神、对于品德的坚持,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了士人精神与一直以来所推崇的高尚品德。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人精神
“士”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阶层,商周时期便出现,而直到孔子出现之后,才真正出现了后来历史上始终占据着主旋律的古代知识分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中的“士人”。他们通过将自己的知识本领进行社会劳动交换,以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所知晓的知识内容也从原本的“专业领域知识”的限制扩充到生产知识并以此为业。
“礼乐崩坏”奏响了“百家争鸣”。诸子学派的兴起是知识阶层兴起的思想基础。
孔子提出的“士志于道”,正是为这种新鲜出现的阶层注入了核心的灵魂与力量。“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便已努力给它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这是一种近乎宗教信仰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每一个人都知晓、都清晰、都努力想要达成,但又极少能够有人达成的。
三.关于子路之死的个人评价与看法
关于子路的死,至今仍旧褒贬不一。有些人称赞他,认为他无论是以一个臣子的身份,还是作为一个骨气铮铮的士人,都守住了自己的节操与底线;有些人不屑于他赴死的行为,认为他不认清形势,盲目送死,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还白白搭上了姓名。但在笔者看来,子路是一个真正的大贤。
为什么笔者说子路是一个真正的大贤?子路曾经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曾经也像街上每一个没有目标、浑噩度日的小混混一样,有着那么一点能够自保、能够欺负他人的武力,并以此为豪,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街上的地痞流氓。但是这个人显然没有被眼前的生活所限制住思想。当他发现、认为孔子是一个有智慧、值得追随的人以后,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相对安稳的生活,跟随着孔子的步伐,迈向他未知的明天。
我们必须得承认子路的出现对孔子的影响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zonghexinwen/2020/0921/352.html
上一篇:稀有奶类系列(1):水牛奶和牛奶比,谁的营养
下一篇:杜甫诗风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