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介绍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熊春蓉(1969-),女,四川遂宁人,推广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同年分配到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一直致力于旱作农业创新集成与研究示范、马铃薯高产创建技术

熊春蓉(1969-),女,四川遂宁人,推广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同年分配到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一直致力于旱作农业创新集成与研究示范、马铃薯高产创建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种植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工作。2005年1月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2006年12月晋升为农技推广研究员,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人选。2002年获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资格,2009年被甘肃省农牧厅聘任为“甘肃省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专家,2010年当选为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012年当选中国农作物品种审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2013年当选甘肃省第八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杂粮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参加完成10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推广项目,获省部级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五项目。

王凤山(1962-),男,甘肃庄浪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农技推广项目26项,共获得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地(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主持制定甘肃省地方标准2项,主持完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省级鉴定成果5项,出版发表论著论文11篇,获县级以上荣誉称号10次。先后6次被地委、行署、省农委、农业厅等单位授予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中:1997年被评为地区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地管拔尖人才;2010年3月被省农牧厅评为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通联工作先进工作者;201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技术与预报发布创新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2~2004年,主持甘肃省通渭县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旱作农业示范,首次提出旱地秋覆膜集雨保墒技术,累计推广40.05万亩,累计增产1728.48万公斤。2014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16.45万亩,产量547.3千克/亩,增产26.6%,普及率达87.5%;2014年推广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面积1.35万亩,产量302千克/亩,增产57.3%,普及率达67.5%;2002~2014年推广以养猫、物理器械、瓦筒毒饵站为主的综合灭鼠技术,累计完成灭鼠面积40.4万亩,示范农户0.56万户,普及率达分别达58.5%和66.7%。使本区农田鼠口密度由2002年的47只/公顷下降到2014年的10.6只/公顷;2008~2012年引进推广陇薯3号、6号等马铃薯脱毒品种5.6万亩,产量2072.3千克/亩,增产515.6%,普及率达80.5%;2009~2014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累计面积52.4万亩,普及率达93.2%,新增纯收益39.2元/亩;参与了无公害农产品荞麦、莜麦两个甘肃省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在农作物病虫鼠害防治、旱农耕作栽培等农业适用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尤其在农区鼠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李兴元(1959-),男,甘肃肃州人,高级农艺师。自2004年调入肃州区农技中心工作以来,立足全区农业生产实际,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紧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领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抓项目、建园区、搞试验、促推广,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为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2010年以来,肃州区农技中心依托粮食高产创建项目,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区小麦、玉米生产水平,粮食恢复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13年,粮食生产总量达16.75万吨。李兴元带领中心全体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省农牧厅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总体要求,以“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为主要建设内容,强化组织,抓好培训,精细管理,认真落实粮食高产创建各项措施。2014年,全区落实万亩示范片7个(小麦示范片2个、玉米示范片5个),示范面积11.05万亩;百亩高产核心攻关田11个,其中:小麦3个,玉米8个。项目区种子包衣率、良种、配方肥、标准化生产应用率均达到了100%。通过区级自测和省级复测,总寨镇整建制推进乡(镇)小麦平均亩产482.8公斤,较目标产量增加32.8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80.4公斤,较目标产量增加130.4公斤;银达镇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54.7公斤,玉米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74.9公斤;三墩镇玉米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78.7公斤。同时,积极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合作,开展玉米高产潜力研究,在三墩镇马房村试验田中参试的17个品种中,联创808等8个品种亩产均达到了1200公斤以上,农华101亩产达到了1340.3公斤,突破了全区玉米单季亩产新纪录。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qikandaodu/2021/0218/494.html



上一篇:绸都南充:另辟蹊径 多元发展
下一篇:炫跑山城燃情长安年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在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